李怡︰六七探源

《蘋果日報》 2017年3月14、15及17日 撰文: 李怡
文章摘要﹕

……不過,倘若說文革導致六七動亂的話,仍然未觸及暴動的意識形態基礎。大陸的文革發動有社會對當權者不滿的社會意識基礎;香港六七的發動沒有這基礎,然而,左派群眾的思想意識形態中,長期被灌注濃濃的「反帝愛國」意識,「反帝」主要是反美帝英帝,「愛國」實際上就是「愛黨」。這是六七發動的思想基礎。

2017年3月8日,《消失的檔案》於中文大學博群電影節首映。

對左派來說,「反英抗暴」只是礙於中共要保持當時的現狀以便「充分利用」的需要而鳴金收兵,實際上「反帝愛國」的意識並沒有休止,經過30年的「充分利用」之後,香港主權移轉,「反帝愛國」的左派逐漸佔居掌權者地位。當年反英抗暴的工聯會、左校學生和老師、左派商會銀行機構等等,紛紛進入行政會議、立法會、政府機構和各委員會。同樣是在北京派出機構的領導下,掌權左派仍然以「反帝愛國」的意識與具有自由法治民主意識的市民對抗,甚至仍然在「反英抗暴」——動輒祭出「與英美外國勢力勾結」的帽子,是為「反英」;以兇暴手段對付為守護香港固有核心價值、為命運自主而抗爭的市民,是為「抗暴」。反英抗暴仍在「反帝愛國」的意識下延續,只不過現在的角色調轉,不再是在野身份,而是在朝身份,有權在手可以肆意妄為了。

原文鏈接︰之一

原文鏈接︰之二

原文鏈接︰之三